从上海到北京,薪火相传!《中国青年》的百年奋斗

2022-09-03 13:18|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查看:


《沐浴党恩 百年风华》第5


1963222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的题词由中南海取回到编辑部时,办公室里沸腾了。



32日,刊登有毛泽东,周恩来题词以及其他中央领导诗歌和文章的《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发行,800多万册仍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甚至有读者借阅后手抄全册。


由于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及《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的大力宣传,学雷锋的热潮在全国蓬勃发展,雷锋的精神从此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果你们敢于发表它,我倒愿意让全国的青年看看。我相信青年们的心是相通的,也许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潘 晓19804


“潘晓”来信只有短短3页,却让那个时代的青年触目动容,掀起了著名的“潘晓讨论”。随后的7个月中,六万封信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中国青年》的编辑部,共同回答,探讨,交流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张小娟,这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感人事迹正是由《中国青年》以连续报道,专题等形式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典型王亮,也是由《中国青年》深入报道后推出的。



抗击疫情的青春力量更是这两年来《中国青年》常常出现的报道对象。



这篇刊登于1923年《中国青年》创刊号上的发刊辞,开宗明义地宣告其创办的目的,也成为了一百年来《中国青年》所遵循的办刊宗旨。



19238月,团二大紧随中共三大召开,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青年运动议决案》成为这次大会一切决议的依据和基础。据此按党中央的工作需要,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



创刊号上登出了发刊辞与六篇论文,其作者,实庵为陈独秀,时任中共中央局委员长;代英为恽代英,时任团中央宣传部主任;尼铎为刘仁静,时任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期刊的名称《中国青年》四个字则由团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邓中夏手书。



创办之初,编辑部没有固定场所,直到第二年春,这座旧式石库门住宅成为了《中国青年》的编辑部。直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青年》随党中央和团中央辗转广州,武汉与上海,直至被迫停刊。



这一时期的《中国青年》周刊,共出155期,发表文字约201万。喊出“到民间去”的口号,成为批驳东方文化派和戴季陶主义,反击国家主义派的思想阵地。



19394月,为迎接五四运动20周年,一度搁浅的《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时任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的胡乔木担任主编,毛主席亲自为刊物题写刊名。



由于战争环境的恶化,1941年《中国青年》再一次停刊。在这两年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陈云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为《中国青年》撰写过文章。《中国青年》承担起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教育和组织广大青年参加全民抗战的使命。



1948年春夏之交,中国革命“天亮”前夕,中共中央为指导全国青年团的工作和组织广大青年学习,做出恢复《中国青年》的决策。12月正式复刊时,毛主席再次亲笔题写刊名。



1949年初,《中国青年》迁往北平,自此开启引领时代潮流的崭新一页,“学雷锋”热潮正是其中之一。



这里是位于北京正义路的《中国青年》编辑部,如今的刊名题词使用的是毛主席1965年第三次题写的。


知所从来,明所去处。


百年前,恽代英在发刊词中所写:我们必须为青年的这种需求,供给他们一种忠实的友谊的刊物。百年来,《中国青年》初心未改!

(来源:共青团中央)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188金宝搏加盟
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