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跟他讨论“周期率”,他改写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

2023-08-10 19:47|发布者: 青柠新媒体中心|查看:

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

“责在人先,利在众后”

推行职业教育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他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

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他是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

休戚与共的亲密朋友

也是新中国德高望重的

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

他——便是黄炎培


1965年的12月21日黄炎培病逝

今天,是他逝世56周年纪念日



从民主革命家到社会活动家

再到教育家

从上海到中国,再到整个世界

他始终凭借推行职业教育的不懈信念

令人惊叹的意志品质

为中国、为世界职教

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职业教育的拓荒者


少年时的黄炎培14岁母亲病逝

17岁父亲病故

他与两个年幼的妹妹由亲戚抚养长大

清苦的生活并没有打倒他

在亲戚的帮助下

黄炎培在私塾读了书

1901年秋,黄炎培考入

上海南洋公学特班(首届)

选学外交科

特班总教习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他不但教学生读书、作文

还教学生练习演说和日文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给黄炎培带来很大影响



不久,学校发生风潮

南洋公学解散

黄炎培遵照老师蔡元培的教诲

回到川沙办学

1906年出任上海浦东中学校长

他潜心研究国内外教育学说

考察教育状况

开始提倡采取实用主义

发展职业教育



民国初年,社会变化剧烈

各种思潮纷起

职业教育新思潮应运而生

黄炎培作为开展职业教育的倡导者

不仅大声疾呼,而且身体力行

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南岸

创办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职业学校

——“中华职业学校”由此诞生



黄炎培提出“劳工神圣”和

“敬业乐群”的口号

以“双手万能”为校徽

倡导手脑并用的精神

培养的人才深受实业界欢迎

当时,职业教育成为社会新风尚

黄炎培也在全国教育界声名鹊起


中华职业学校从创校之初

仅设铁工、木工、纽扣三科

到逐步形成机械

土木和商科三大门类

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为发展民族工商业

解决人民生计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undefined


在黄炎培的一生中

他为职业教育调查的足迹

远及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国

每到一地,必写下详细的

考察游记和通讯报导

他调查的地域之广

著述之丰、目的之清晰

被人们称为“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undefined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将一个理想渐渐变为现实

他发起的职业教育

是中国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历史选择


中华职业学校到现在已走过一百零三年了

黄炎培的一生为职业教育

奔走了半个世纪

创立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完整体系

他殚精竭虑,矢志不渝

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

宝贵的探索和严峻的课题


他与毛泽东讨论“周期率”成为佳话


来源:中新视频


全面抗战爆发后,延安成为革命圣地,展现出蓬勃气象,1945年一个夏日的午后,这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当日,毛泽东亲赴机场迎接,他握住其中一位老者的手,意味深长地说道:“黄老,我们又见面了”,这位老者就是黄炎培。



为什么叫又见面?黄炎培之子黄方毅回忆,在后来两人的谈话中,毛泽东提到:“1921年我就听你(黄炎培)在上海,欢迎杜威博士的欢迎会上,做了一次讲演,你当时讲中国有多少毕业生,有多少失业,列举大量的数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时,国民党政府专制擅权,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导致国共关系几近破裂。国内和平呼声越来越高,黄炎培等社会贤达和爱国人士心急如焚,希望能够前往延安访问,促成两党团结。



黄方毅说,到了延安,黄炎培觉得人们朝气蓬勃,自由自在,不像国民党当局宣传的那样。此外,他感到延安政风特别开明,一般都不称官衔,而且专门有个黑板报可以提意见。黄炎培一句话总结说:离我的理想不远了。

延安之行是黄炎培与毛泽东第一次正式的会晤。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居住在陕西延安杨家岭,他在这里与黄炎培讨论“周期率”。五天之内,长谈了十几个小时。

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问黄炎培的观感,黄炎培直言相答:

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黄炎培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打破“周期率”,他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这段对话被称为“窑洞对”。



延安之行使得黄炎培对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共加深了了解,在《延安归来》一书中,他写道:“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黄炎培通过在延安的实地考察,已经接受了中国的前途和他的命运寄托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毛泽东的回答认定了民主是打破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有效途径。

此时,“要和平、求发展”是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共同心声,黄炎培从延安回到重庆,便和胡厥文等人一起筹创了由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建国会。



民建中央原副秘书长安冠英介绍,民主建国会的宗旨就4个字:民主和建设。对政治上要求民主,经济建设上也要求民主。

在延安的所见所谈,对黄炎培是莫大的鼓舞,也奠定了他筹组民建的思想基础。后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再度会见黄炎培及重庆工商界各团体,畅谈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道路,又一次提振了黄炎培等人创立民建的信心。



黄炎培一直把向共产党传递民族工商业者的要求,向工商业者传递共产党的声音作为民建的主旨任务。

黄炎培与毛泽东后来一次谈话重温了延安“窑洞对”。黄炎培说:“好,我就拭目以待了,看共产党怎么治国。”毛泽东答道:“不对,你不能拭目以待,你不能做旁观客,你要做主人,你要做共产党人的诤友,要跟我们时时提出你认为不对的地方。”

后来,黄炎培经常向毛泽东建言,总共写了90多封信件,其中涉及到许多重大问题,均直言不讳。毛泽东也坦诚相待,给黄炎培回了60多封亲笔信。



76年前与毛泽东坐而论道的黄炎培,后来曾代表民建发言,他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起一所新的大厦来……这座大厦已提名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座大厦有五个大门,每个门上两个大字,让我读起来——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愿景昭昭,尽显风骨与担当。

黄炎培的一生,从腐败透顶的清王朝到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他晚年时常说:“我是历史的见证人”。黄炎培用毕生的心血苦苦探索着通向光明的道路。挫折没有泯灭他追求真理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使他擦亮了眼睛,最终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洪流中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黄炎培的一生,代表着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振兴而不懈求索的曲折历程,也真正实践了他所信奉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今天,再次怀念黄炎培先生,致敬!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

Archiver | 手机版 | 宁师青年 | 188金宝搏加盟
回顶部
Baidu
map